一般的鏡頭在對焦的時候,鏡頭裡所有鏡片(組)前後移動的範圍是一樣的。浮動鏡組的動作原理,簡單說,就是鏡頭裡有一組鏡片,在對焦的時候,其前後移動的範圍,跟其他或大部分鏡片(組)不同,這樣的設計,除了讓具有浮動鏡組的鏡頭得到更近距離的拍攝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在近拍時,可以獲得更佳的邊角畫質。浮動鏡組的設計主要運用在大光圈標準鏡、廣角鏡以及微距鏡。
具有浮動鏡組的鏡頭,其內部結構較一般鏡頭來得複雜,因為浮動鏡組的活動,需要有一個獨立的牽引機構跟主要對焦結構一起連動。 不同的鏡頭,浮動鏡組安置的位置會有不同,有些是在前鏡組,有些是後鏡組,也有安置在中間位置的,巧妙各異,相當有趣! 這真的是需要非常有經驗的修鏡師傅才能應付各廠牌不同款鏡頭的拆修與調校!
在修鏡頭的實務經驗中時常發現一些有浮動鏡組的鏡頭的邊角畫質表現並不理想,這些鏡頭都是之前已經被拆修過,但在組裝回去的時候,沒有對浮動鏡組進行校正的動作。有些修鏡的人在修好鏡頭時,以為無限遠準焦便可交差了事,卻忽略了浮動鏡組需要微調校正,以回復邊角畫質原有的水準,當然,也有可能是校正浮動鏡組耗時費工,這部分的工作就被偷懶略過了~
以下是兩支有浮動鏡組結構的鏡頭 (NIKON AF 20mm f/2.8 D 以及 Contax 35mm f/1.4),在校正前後其邊緣畫質的差異~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
以下的試拍照,以SONY A7R轉接拍攝,對焦點都是正中間,邊緣畫質評比是直接裁切原圖右邊1280x1280進行簡單示範比較。
如果您的鏡頭是有浮動鏡組結構,在光圈f/4或f/5.6時,邊緣畫質不甚理想,或許就該送來給我愛護一下了~ 以讓您的鏡頭恢復該有的雄風 ^_^
NIKON AF 20mm f/2.8 D
這支鏡頭的浮動鏡組在前鏡組,照片中看到的是這支鏡頭浮動鏡組牽引的機構。我常常會看到這裡被刻上了一些拆裝定位的記號。其實做記號對浮動鏡組拆修沒啥太大幫助,因為可能鏡頭在更早就已經被其他人拆裝過且沒有定位好,這次再拆修,如果依照前一次安裝的位置做記號,組裝回去時,可能還是錯的。 所以,依照純熟的經驗和特殊的設備每次進行調校,才是確保成像品質的唯一之道!
CONTAX Carl Zeiss Distagon 35mm f/1.4 T*
這支浮動鏡組一樣是位在前鏡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